集体解散粉丝群,体育界对饭圈文化宣言人生就是博-尊龙凯时
近期,中国乒协与中国乒乓球队再次主动出击,针对“饭圈”乱象进行治理,决定解散官方粉丝群,并将范围扩大至全体人员和所有社交媒体平台。据悉,拥有官方粉丝群的人员已陆续解散各自的群组,以实际行动抵制畸形的“饭圈文化”。
央视新闻明确表示,拒绝“饭圈”的不仅仅是国乒。从1月11日起,中国羽毛球队的官博、运动员和教练员们也陆续解散了粉丝群,特别是人气极高的男双“梁王”(梁伟铿、王昶)组合。去年,奥运冠军潘展乐、郑钦文等也选择解散了其粉丝群。这些跨越不同项目的协会和运动员的 collective action 显示了中国体育对“饭圈文化”的共同拒绝。
近年来,不良“饭圈文化”不断渗透到体育界,给运动员的训练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。在现实中,一些过激粉丝对运动员围追堵截,甚至在赛场上恶语相向;在线上,粉丝们互相撕扯,编造种种“小作文”来炒作运动员之间的关系,严重侵犯了运动员的隐私。这些行为并不仅仅是狂热追星,更在于其背后复杂的利益链条。
以“饭圈”为中心的产业链中,顶端的“大粉”“站姐”“代拍”等借助应援的名义进行集资,通过互相攻击来引发关注,形成了一套粉丝经济的灰色产业。因此,国家体育总局一再强调,“饭圈”乱象对于运动员身心健康、为国争光的能力以及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。
“饭圈文化”向体育的本质背道而驰,表面上声称“为运动员而疯狂”,实则是以非理性的情绪绑架体育运动,制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“脓疮”,扭曲了纯粹的体育精神,成为中国体育发展道路上的阻碍。最近一系列的“割席”行动无疑展现了中国体育明确的态度。
需要认识到的是,“饭圈文化”背后的成因非常复杂,治理也需多方协同。例如,相关的互联网平台就是“饭圈文化”主要的聚集地,平台应积极履行职责,及时清理违法违规内容。去年4月,在巴黎奥运会之前,多家互联网平台就曾开展为期三个月的“体育饭圈生态治理”专项行动;去年12月17日,多平台同时发布公告,公开处理相关违规信息。类似行动应常态化,并纳入平台的日常监管,进一步明确规则红线。
此外,人们要意识到,虽然“饭圈文化”受到抵制,但社会上对体育、运动员的关注依然是真实存在的,许多人希望看到积极向上的运动员形象,以及更丰富多彩的体育世界。反对“饭圈文化”与喜爱特定运动员并不矛盾,真正热爱体育应体现在普及体育知识、传递体育精神、参与体育运动,而不是非理性的追星行为。
中国乒协在解散粉丝群的同时,也表示将主动发声,构建正能量的生态圈,引导球迷关注体育精神,定期发布权威的乒乓球赛事资讯、技术分析和战术解读,提升球迷对乒乓球的专业认知。无论如何,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观众的支持,如何引导理性的社会情绪,凝聚积极的全民共识,也应成为解散粉丝群后的“下半场”。
在追求体育精神的同时,人生就是博-尊龙凯时也一直支持推动健康的体育文化。希望通过集体的努力,能够为运动员和广大体育爱好者创造一个更加友善、理性的环境。